公會最新公告訊息

Menu
台北翻譯公會 - 活動報導 | 2010-11-12 | 人氣:3767

        研討會於2010年11月12日舉行,除邀請二位外籍學者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外,並邀請台師大譯研究所 賴慈芸 教授演講「臺灣的筆譯能力訓練:從教育部筆譯考試來看」、 劉敏華 教授演講「臺灣的口譯能力訓練:從教育部口譯考試來看」,及邀請國內各大專院校翻譯系所(或學程)之主任/所長演講「翻譯能力評鑑和訓練如何相輔相成?」,提供國內外產官學各界翻譯能力評鑑經驗交流,僅將研討會重點摘錄如下:
 
1.從筆譯考試看台灣筆譯能力訓練:
賴慈芸教授表示,去年英翻中及格率5%,中翻英及格率2%,與師大翻譯研究所錄取率差不多。第二屆考試人數較第一屆減少一半,至第三屆再度回昇,21~30歲考生略減,表示不是僅限英語、翻譯系或大學部的學生在考,31~40歲考生略增,相信主要是譯者的來源,31~41歲及格率最高,本屆C1、C2級考生約佔一半,一半以上沒有經驗,考生越來越好,但及格率越來越低,原因很複雜,如閱卷的人、及格的標準…等,及格考生中43%為C2級,C1為23%,C2及格率為22%,翻譯系所及格率高,新手譯者表現優於資深譯者,佔及格比率40%,表示新手譯者受過訓練比率超過資深譯者。台灣翻譯品質是在進步的,評分越來越接近專業的需求,會以編輯角度考量是否用他,專業譯者程度應該達到該國大學程度,大概要受英語12年的教育。去年第二題考的是法律,我覺得比較難,第一題比較幽默,但第一題大家翻的很慘,比如In the beginning, computers were human.(起初做計算的是人),90%考生都翻錯,翻成「一開始電腦是人」、「電子本來是人」、「電腦本來是有人性的」…等,因為大家不曉得如何處理。
我覺得大學部教育目標應該在語言教育及知識,知道「翻譯」是怎麼一回事,研究所階段一方面做譯者培訓,一方面做翻譯研究,譯者培訓應該通能過能力檢定,翻譯能力與語言能力不同,無法用語言能力考試來篩選,很多考生沒做好準備,語言程度不足,沒受過翻譯的訓練,沒有翻譯經驗,亦即無法在一個小時內將250字翻得很好,常識不足、誤以為是語言檢定考試,不了解翻譯專業需求。
台灣沒有人才缺乏問題,只有品管問題,公共標語英譯出了問題,是主事者不尊重專業,不是缺乏人才,如發包單位沒有標準作業流程,這位譯者不會翻就找另一位會的翻,承包單位沒有認證制度,也沒有任何翻譯標準。歐洲美國都有翻譯標準,規定標準作業流程,承做翻譯的人需有翻譯碩士學位、通過國家考試、有幾年相關經歷等。這是整個課程設計的問題,不是多上翻譯課就能提昇翻譯能力。
翻譯考試對翻譯專業影響是正面的,受訓譯者增加可提升整體專業程度,推廣品管概念,提升專業形象,未來可能推動翻譯的標準或翻譯師法。
 
2.從口譯考試看台灣口譯能力訓練:
劉敏華教授表示,教育部中英文翻譯能力檢定考試,根據考試要點,其目的1.為了建立國內翻譯人才檢定制度,培養專業翻譯人才,並提升翻譯之專業形象,2.檢測國內翻譯人員或有志從事翻譯專業工作者的中、英文翻譯能力,所以教育部口譯考試的目標考生,是受過口譯訓練並具備口譯經驗的人士。教育部舉辦口譯考試(1)短逐步口譯:檢測從事隨行口譯或商務口譯,能以通順、合乎語言規範之譯語,準確且完整地傳達源語訊息(2)長逐步口譯:檢測會議口譯,能以通順、合乎語言規範之譯語,準確且完整地傳達源語訊息。
通過短逐步口譯考生,C1、C2考生佔80%左右,通過短逐步口譯考試考生且曾上過口譯課程者佔85.7%,通過長逐步口譯考試考生且曾上過口譯課程90%,顯示上過口譯課程與通過教育部考試有關係,通過短逐步口譯且上過學校口譯課程為71.4% ,長逐步口譯則為90% ,顯示學校開設的口譯課程比起其他形式的口譯課程和通過教育部考試較有關係,翻譯科系佔所有考生比例不是很多為16.72%,英語相關科系佔28.33%最高,法、商、社會學院考生比率逐漸上升,然而,翻譯科系通過短逐步口譯比率為38.1%,通過長逐步口譯比率為60%,所以通過教育部口譯考試的考生特質為主修翻譯相關科系、曾經上過大學校院開設之口譯相關課程、英語能力達C2程度、具備口譯經驗。
劉教授和研究團隊對於這3年通過考試20多位考生進行訪問,他們從事翻譯工作目前多不會特別強調通過教育部口譯考試,主要是此考試還不為大家所知。此外,由於目前沒有可信好用且廣為人知的人才資料庫,求才的客戶和求職的譯者似乎還沒有良好的接觸管道。
 
3.翻譯能力評鑑和訓練如何相輔相成:
賴慈芸教授:
若是專業譯者訓練要舉辦專業翻譯考試,但市場不會因通過評鑑人數增加而擴大,這幾次翻譯考試,只要內容沒大錯,寫得還可以就過了,並未達討論風格的層面。評分以編輯角度看是否可用,4分是編輯可以看的懂,3分是需修正瑕疵,但基本上可用,2分不能用,1分很差。
中翻英考試及格率低,社會最缺乏中翻英的品質管制,政府也最需要中翻英人才。
英翻中在市場機制下翻譯品質會提升,市場會淘汰掉不夠格的譯者,但市場機制對中翻英似乎沒發揮什麼效用,缺乏品管情況嚴重。
儲湘君教授(彰化師大譯研所):
本所口譯訓練依難易步驟,從視譯、逐步口譯到同步口譯。訓練過程先「英翻中」後「中翻英」,中翻英難度高,先從一般題材開始訓練再進入專業領域部分,口譯練習項目包括聽寫練習、朗讀練習、重述練習與概述練習、即席演講訓練,視為口譯訓練剛開始的暖身,與口譯能力有關部分,接著是跟述練習、多任務練習與筆記練習。逐步口譯依時間長短分短逐步與長逐步,訓練技巧包括短時記憶練習與筆記練習,同步口譯訓練先訓練英譯中再訓練中譯英,評鑑考試分為資格考(每學期末舉辦,可重覆考)、專業考(學生自選領域)及學位考試(學科考試純粹考筆譯)。
資格考筆譯英譯中約400字,中譯英約650字,考試時間2小時,通過始得參加專業考,評分標準1~5分,3.5分為及格,資格考亦分視譯、逐步口譯、同步口譯,通過始得參加專業考,資格考3大類5題,試題長度約220字,依 劉 教授提出量表,專業考試需中譯英1300字,英譯中800字,考試時間4小時,任選一領域(人文社會、財經商貿、醫學運動…),不及格者需參加兩次專業考,但沒有一定要通過,通過者發給合格證書。
李恭蔚教授(長榮大學翻譯系主任):
好的翻譯員能力是經過長期培養累積出來的,特別是筆譯方面,口譯牽涉個人當場健康情況,口筆譯者是後天培養的,好的譯者需每天不斷的練習,等有了基礎問題再給他翻譯理論,翻譯教材分級可能性不高。教翻譯的老師必須能講、能寫、能譯、能編,也要懂一些理論,考試的東西是有限的,一個人的知識不止考試的那些東西,有人早上翻得好,晚上差,有人政治翻的好,醫學差,有人今天營養好健康好,表現佳,有人精神不濟,表現就差,但考試還是要每年舉辦。
有國家有特色才有必要將母語外譯,比如芬蘭國家特色是對森林的保護,故常把森林的文本翻成英文,以特色為主題的翻譯是能接受的。
語言錯誤容易發現、決定,翻譯錯誤不容易發現、決定,還要看完上下文。
 
莊媖婷教授(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口筆譯所課程召集人):
我們訓練學生考完試後希望能進入職場工作,在學校提供電腦、網路訓練學生從事翻譯,進入職場要有資料搜尋能力,建議教育部評鑑考試開放使用線上電子字典、網路搜尋引擎、翻譯軟體、語料庫、電腦輸入,以檢測譯者打字與使用電腦能力。
周伶瑛教授(文藻外語學院翻譯系主任):
本系於2005年成立,成立時間短,去年在翻譯系基礎上又成立多國語翻譯研究所,結合外語系資源。
翻譯系在課程規劃上涵蓋領域包含報章雜誌、網路…等所有觸及的文件,涵蓋項目商業、科技、醫療、文化…等,為落實技職教育「理論與實務結合」,培養基本聽說讀寫、外語溝通能力,課程跨很多學科,不以考試傾向為目標,課程核心為基本英文能力、中文能力、翻譯理論與技巧、逐步同步口譯,很多聘 任 老師有實務基礎,能將口筆譯案件融入教學課程中,如此實務能力培養與導向,並到業界實習,希望跟產業實務結合透過實務經驗加強專業口筆譯能力。
本學院並附設翻譯社,提供老師學生實務經驗。為配合教育部考試,不定期舉辦加強班,未來將建立檢定題庫讓同學有機會練習,適應考試,並提供補助獎勵激勵同學通過能力檢定。

人氣:3767
add to Twitter add to Plurk add to FaceBook add to Google Plus email to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