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會會務透明化,大眾化及帶領同業走向國際化是朝根擔任本會理事長的三大願景。前二項已完成了改革,值得慶幸。但對翻譯產業國際化這項願景仍無法推展,深感遺憾。回憶過去這三年,雖然第一階段我從最基本的認証書及公會會員証書的英文版本一些文法及措詞上小瑕疵加以修正及重印,以及為有經營國際交易的業者撰擬了英文版本的翻譯服務合約並公佈於1999年會員手冊,都順利完成,但是到了第二階段進行推動「翻譯師認証」時,雖然能排除眾議,先癈除了行之有年的「500元翻譯師執照」,卻無法說服理監事諸公點頭舉辦考試。究其原因有二。一為朝根人微言輕,缺乏說服力。二為本會大多數會員的業務偏重於公証代辦業務,對於國際化的專業翻譯業務興趣缺乏,並深恐將來翻譯師取得認証資格時,剝奪了現有業者生機。朝根願再次呼籲,這種顧慮是多餘的;本人旅居美加近20年,眼見美國的翻譯業近10年來已從Mom and Pap Operation 脫胎換骨進入數位化經營管理。
朝根於1999年針對美國約600家翻譯公司進行調查研究後發現,一般普通的小翻譯公司,每年最少有100萬美金的營業額,而最大的前五名公司,每年在5000萬美金以上。同時,美國最具公信力的ABI(Allied Business Intelligence, Inc.)報告指出,公元2000年全球翻譯服務的市場產值約100億美金,到二○○四年時還會成長到200億美金。這些從事Localization的大公司均有一共同點,那就是將生產線上翻譯這一項,採取外包,公司內並不雇用大批翻譯師。他們的營運策略均著重在行銷及品管二大功能;相反的,假若翻譯公司能經常維持龐大業務量,很多翻譯師都會來投靠。這時擔心的倒是合格的翻譯師去哪裏找?誰有資格當公正的第三者來評鑑他們?
因此,企盼今後本會的理監事們能以宏觀的心態,重新思考如何由本會來推動「翻譯師認証考試」制度走完我未完成的路。中國大陸、韓國都已實行這種制度多年,台灣還要等多久?
王朝根 謹識
2001年3月1日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