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討會於2009年9月25日舉行,主要研討臺灣的翻譯考試:反省與展望。
會中賴慈芸博士表示,2008翻譯考試(筆譯)報名人數較2007年降低5成,可能因第1年大家不清楚考試定位,故嘗試者較多。兩次考試考生結構相似,女生皆佔7成左右,30歲以下考生佔半數以上,英語及翻譯系合佔6成左右,大部分考生以中文為母語,具學生身分者不到3成,現職筆譯員減少一半(第1屆專職5%、兼職14%,第2屆專職1.9%、兼職7.7%),不到1成,顯示此考試無法吸引現任譯員報考。至於考試結果,發現第2屆考試考生英語程度較佳,但及格率降低,2007年有7位考生4科皆及格,2008年則無人4科皆及格,30~40歲及格率最高,21~40歲考生及格率低,及格者近7成有筆譯經驗,英譯中40人及格,其中28人有筆譯經驗,中譯英17人及格,其中10人有筆譯經驗。及格率降低主要是(1)計算方法改變,有「訊息準確」與「表達風格」雙向低標的規定(2)三閱規則改變(3)在職譯者參與率降低。今年開始可帶字典考試,試前有40%的考生是為了證明英語能力,30%為了證明翻譯能力,試後回收109份問卷有106人願意登記在翻譯人才資料庫中並從事翻譯工作,68人考慮念翻譯研究所。理想的考生組成應該是1/3學生、1/3準譯者、1/3現職譯者,但目前現職譯者太少。此次考試發現母語表達能力普遍不佳、翻譯觀念不足,之前徵詢許多譯者及學生,大部分不願意來,主要原因是不能帶字典,不符合大家習慣,要用手寫,最重要是不知道及格證書用途為何,此可能與政府政策有關,如推行證照制,或規定政府部門發包要找通過考試的譯者,並讓更多業者優先雇用通過考試的人員,如此便能支持翻譯考試。翻譯不只要證明看得懂,還要有效溝通,研究團隊要維持穩定的難度及培養穩定的評分員,未來建議加強宣導,邀請譯者參加考試、推動證照制、翻譯標準,設常設性事務單位,開發電腦考試,開發技術筆譯考試等。
接著劉敏華博士表示,口譯考試目標考生應該是從事口譯工作有口譯經驗、受過口譯訓練又有意從事口譯工作者。翻譯考試(筆譯)報名人數較2007年下降2/3,考試背景女性多於男性,平均年齡30歲,21歲~30歲報考最多,一半以上過口譯課程,有口譯經驗者佔45.4%,但大多剛進入市場,現職口譯員比例低,目前教育部口譯考試分2階段,第1階段為英語語文能力考試(考聽寫),通過第1階段考試始能進入第2階段考口試(短逐步口譯及長逐步口譯),要2科通過才可拿到證書,今年130人報考僅10人通過,其中包括去年未完全通過之考生,翻譯相關科系通過考試佔7成,通過考試有90%有口譯經驗。2科都要通過才有機會進入市場。
除發表上述研究成果外,研討會還邀請國外3位學者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分別演說上海市外事聯絡陪同口譯水平認證考試測驗發展與測驗機制、不同模型來做口譯評量、美國醫療翻譯認證考試…等。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