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討會於2008年11月28日舉行,主要研討「翻譯能力評鑑經驗交流」,(1)分析檢討去(2007)年「教育部中英文翻譯能力考試」之考試執行情形並研訂修正方向,以作為修訂考試作業要點、大綱與改進試務執行之具體建議。(2)透過實證研究及統計分析結果,修訂2007年中英文能力檢定考試評分與命題機制,以作為後續辦理考試使用。
會中賴慈芸博士主講「建立國家中英文一般文件筆譯能力考試評分與命題機制第二期研究」,賴博士表示,去年筆譯能力考試考試分為4科,英譯中A、B兩科,中譯英C、D兩科,可單考一科,每科考試時間為1小時,英譯中考題字數約250字,中譯英考題字數約400字,每科80分為及格分數,單項2科皆通過可獲得證書(中譯英2科皆過始可拿中譯英證書)。去年參加筆譯總計750人,約3百多人4科全考,僅7人4科通過,及格率百之2點多,英譯中2科皆過有56人,中譯英2科皆過20人,報考750人中,英文科系約佔一半,翻譯科系亦不少,21歲~30歲佔58%,以學生居多,現任譯者較少,80%非現任譯者,其中翻譯系所及格率最高,英文科系稍低,及格考生多半上過翻譯課程或有翻譯經驗。評分非採錯誤評分法,而是將每題分為8~10評分單位,每單位有「訊息準確」和「表達風格」倆欄分數,滿分分別為6分與4分,再將全部單位換算成百分制,超過80分及格,每份答案有2位評分者獨立評分後平均計算,去年英譯中有13位評分人,中譯英有7位,均為英文母語人士,只考A科者多基於嘗試心態故成績最低,4科都考者成績最高。雖此次評分人員訓練倉促,但評分結果很好。去年使用的64量表非常穩定,只是效率稍差,由於對照原文逐句給分,無法看出整體連貫性,中譯英主要靠表達風格鑑別高下,但40幾句太少,不足以區分寫作能力差距,今年做實驗請了12位評分員,抽去年考試樣本,給3欄分數,中譯英「訊息準確」和「表達風格」相當,另外將「表達風格」由1句1單位改為2句1單位,「表達風格」級距不足,改為6分量表。去年「表達風格」分4級,今年改為分數制,未來建議兩階段評分(1)對照原文逐句給分,檢查譯文是否完整正確,有沒錯誤的詮釋,及格者才進入第二階段(2)不對照原文,只讀譯文,檢查整體的連貫性和可讀性。
去年考試有有學生偏多、年齡層偏低、考生程度偏低的問題,今年,較去年嚴格,加入低標的要求,一定要達80%才及格,這是之前召開多次座談會與業界討論同意的,因為一份250字的文本不到80分很難稱為專業翻譯。由國家舉辦考試,對專業形象非常有幫助,可告知社會人士翻譯考試不同於語言考試,並非英文好的人就能做翻譯,目前台灣沒有翻譯品質標準,未來制訂業者翻譯品質標準時,建議所有譯者需有下面三種條件之一:(1)翻譯系所畢業(2)通過翻譯考試(3)具備多少年以上翻譯經驗。對於此去年的考試有如下的心得(1)由教育部舉辦考試,蒐集了上百份譯本,對做翻譯研究有很大改善(2)評分上有太多問題,必需繼續做實證研究(3)評分研究與實際考試評分,有助產官學對翻譯看法建立起共識,怎樣是好的翻譯,(4)去年考試感覺很多人在觀望,很多譯者不願參加考試,考生組成不理想(5)可以改變社會大眾對翻譯專業的觀感。
至於參考題庫目前已提出,未來可公佈做為模擬試題,而閱卷人員基本上是翻譯經驗優先,許多閱卷人員在大學教學並有翻譯經驗,或正職翻譯,並在大學兼課。
接著劉敏華博士演說「建立國家中英文逐步口譯能力考試評分與命題機制第二期研究」,劉博士表示,有關短逐步口譯與長逐步口譯,理想考生應該是受過口譯訓練或有口譯經驗人士,並希望通過就能直接從事專業口譯工作。去年報考395位,可看出從事口譯女性多於男性,大學畢業生佔了很大比例為57%,其中將近30%仍在大學唸書,碩士學位佔33.2%,此次報考翻譯科系不是很高,英語相關科系佔比例較高,教育部建議考生能力等級要達C1以上,考生特色年輕沒有經驗,大部份為英語相關科系剛畢業,造成考生間同質性高,要2科通過才可拿到證書,且為雙向(中譯英或英譯中),去年取得證書者僅有6人。此次口譯命題人員有4位,均受過研究所口譯層級專業訓練,有口譯及授課經驗,命題數量16題,8題為正式試題,短逐步口譯每題約3分鐘,各分成適當段落,每段長度不超過40秒,長逐步口譯每題約5分鐘,各分成適當段落,不分段或分成2~3段。評分人15人,第一語言:中文9人、英文6人。評分人資歷:13人受過研究所口翼專業訓練都有口譯經驗,10人曾教授口譯課程,每一科不論短逐步口譯或長逐步口譯語言方向均有2位評分員,每位考生由8人評分,降低了評分員的主觀意識。
除發表上述研究成果外,研討會還邀請國外3位學者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分別演說中國大陸翻譯專業資格考試與翻譯人才評價制度介紹、醫療翻譯…等。
發表者 | 樹狀展開 |
---|